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厦门市企、事业单位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后实行合同制管理的试行办法

时间:2024-07-03 08:20:0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03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厦门市企、事业单位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后实行合同制管理的试行办法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市企、事业单位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后实行合同制管理的试行办法
厦门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深化我市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保障毕业生在国家计划和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合理就业、合理流动,保障用人单位的人事自主权,促进用人单位合理使用人才,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从一九九二年起,我市对国家计划招收并统一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和计划内自费生(不含硕士以上学位的研究生)在企、事业单位就业的,一律试行合同制管理。
第三条 毕业生持报到证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双方即按本办法规定签订合同(合同书由市人事局统一印制),合同经用人单位的主管部门签证后生效。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应按合同履行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第四条 用人单位要尊重知识,珍惜人才,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爱护毕业生,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为他们提供发挥专长的工作环境;毕业生应奋发进取,努力工作,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第五条 合同应规定下列内容:
(一)岗位职责;
(二)合同期限;
(三)工资报酬和劳保福利待遇;
(四)工作纪律;
(五)违约责任;
(六)双方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合同期限一般为三至五年,由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协商确定。特殊行业、专业,如重点工程项目、教育、卫生、农林水行业等可适当延长合同期限。
第七条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用人单位可以提出解除合同
(一)不履行合同条款,屡教不改的;
(二)对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严重损失的;
(三)严重违法乱纪的;
(四)被判处劳动教养或判处徒刑的。
第八条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合同:
(一)合同期未满,且不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
(二)患有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经县一级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的;
(三)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同志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
第九条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毕业生可以提出解除合同:
(一)经用人单位同意,考上全日制各类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含自费)的;
(二)因工作需要,按规定被党政机关选调或经批准调动工作的;
(三)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经批准出国定居、自费出国留学的;
(四)用人单位不履行合同,或者违反国家政策、法规,损害毕业生合法权益的;
(五)有其他特殊原因的。
第十条 在合同期内,任何一方提出解除合同,必须提前两个月通知对方,由提出解除合同一方填写《解除合同审批表》,双方签名盖章后,用人单位即送主管部门审批,报同级政府人事局备案。主管部门必须在收到用人单位报告后的两个月内予以答复,到期不答复的应视为同意。
第十一条 实行合同制管理的毕业生,不实行见习期。到工作岗位后,其工资标准按国家现行的毕业生见习期满的定级工资标准确定。一年期满按规定办理转正手续。从履行合同之日起,毕业生与所在单位的同级、同类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第十二条 实行合同制管理的毕业生其工龄计算办法是:把本次执行合同的实际时间与已履行过的历次合同的起止时间合并计算,上一次合同期满到下一次签订合同的待业时间在半年以内的,可计算为连续工龄;其中属于按第七条第(三)、(四)款规定解除合同的,其工龄计算按有
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合同期满或经批准解除合同后,毕业生如未能续订合同或找到新的职业,即转为待业。可在原单位待业,也可以到市人才交流中心登记就业,进行人才交流。待业期间,其人事档案暂留原工作单位保管。
第十四条 毕业生在待业期间,其待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是:
(一)企业:按单位职工的待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执行;
(二)事业单位:
1、工作年限满一年以上,待业在半年之内的,按本人基本工资及各类补贴(不包括奖金和临时岗位津贴)发给;超过半年仍未就业的,按本人基本工资发给,但最多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2、待业生活费由原单位按月支付。
3、待业期间可继续享受原来的医疗保险待遇。
(三)待业者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停发待业保险和中止医疗保险:
1、给付期已满的;
2、已续订合同、重新就业(包括从事个体劳动)的;
3、触犯刑律、受刑事处罚的。
第十五条 毕业生解除合同后或在原单位待业期间要求流动到其他单位的,按国家干部身份介绍。
第十六条 合同双方发生争议时,应当协商解决,协商无效的,按《厦门市人才流动争议仲裁暂行规定》(厦人〈1991〉064号)由主管部门向市人才流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结果双方必须执行。
第十七条 从一九九二年起,凡从外地调入我市试行合同制管理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或已分配在我市党政群机关工作的毕业生调入试行合同制管理单位的,从调入之日起按本办法试行合同制管理。
第十八条 本办法亦适用于中央和省属在厦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市属集体企事业、内联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乡镇企业、民办科研机构等,不含中小学。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厦门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1992年7月21日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国有产权交易规则的通知

福建省南平市人民政府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国有产权交易规则的通知
南政综〔2006〕281号


市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国有产权交易行为,保障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现将修订后的《南平市国有产权交易规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十月十七日


南平市国有产权交易规则

(2003年10月30日南平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印发施行,2006年8月1日南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产权交易行为,保障交易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正常交易秩序,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3号令)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产权交易应当遵循平等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以及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产权包括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经营权和财产使用权等各类财产权。
  第四条 本规则适用于在南平市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进行的一切产权交易活动,凡在交易中心进行产权交易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及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本规则。
  第五条 市本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在南平市产权交易中心进行,严禁场外交易。

第二章 交易方式

  第六条 委托交易中心进行产权转让,委托方可选择以下四种方式进行:
  1、竞价交易。是指转让产权有两名或两名以上意向受让方,转让标的物比较简单,以公开竞价的形式,由出价最高者成交的交易方式。竞价交易分为一次竞价交易和多次竞价交易。一次竞价交易指意向受让方只能通过一次报价,由出价最高者成交;多次竞价交易指意向受让方可通过多次报价竞买,由最终出价最高者成交。
  市产权交易中心负责制定竞价交易实施细则,并报市政府国资委备案。
  2、协议转让。是指产权交易双方在交易中心主持下通过洽谈、协商以协议成交的交易方式。本规则所称的协议转让仅适用于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3号令)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协议转让或经交易中心公开征集受让方,仅征集到一名受让方,并由转让方报市政府国资委批准的协议转让。
  3、招标转让。是指转让产权有多名受让者,转让标的物相对复杂,受让者根据招标文件,编制招标方案。由评标委员会评出的最优标者成交的交易方式。
  4、其他方式。是指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和有关职能部门批准的其他交易方式,如拍卖。

第三章 交易程序

  第七条 产权交易必须履行规定的程序,即:委托受理、信息披露、接受报名、资格审查、组织交易、成交签约、结算交割、交易鉴证、权证变更等。
  第八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3号令)所规定的国有产权,即:国家对企业以各种形式投入形成的权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各种投资所形成的应享有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必须严格按照本规则规定的程序进行交易。
  第九条 国有单位转让主要建筑物、关键设备及重要设施,探矿权、采矿权和其它专营权、重要专利技术及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参照本规则规定的程序进行交易。
  第十条 标的金额较低,一般建筑物、设备等其他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交易,可由转让方和交易中心在委托交易时协商确定拍卖、竞价、招投标等交易方式,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及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信息披露、公告和组织交易等。市产权交易中心负责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报市政府国资委备案。

第一节 委托受理

  第十一条 产权转让单位应与交易中心签订《产权转让委托代理协议》。代理协议应载明以下事项:
  1、标的;
  2、委托事项的要求;
  3、协议履行的期限;
  4、佣金标准和支付方式;
  5、违约责任和纠纷解决方式;
  6、双方约定的其他内容。
  《产权转让委托代理协议书》一式三份,经产权转让单位和交易中心法人代表签字加盖公章后生效。委托人执一份,中心执二份,其中,业务受理部门执一份,鉴证、拍卖部存档一份。
  第十二条 转让方委托转让产权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转让方的资格证明或其他有效证明;
  ⑴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⑵事业单位法人设立批准文件复印件(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⑶社团法人社会团体证书+复印件(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⑷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本人签字);
  ⑸经办人或联系人身份证复印件(本人签字)。
  3、有关产权归属的证明文件;
  4、有权单位批准产权转让行为的批准文件和有关证明。包括转让方内部决议、政府或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批准转让的文件等;
  5、资产评估报告书,涉及国有资产的应同时提交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核准或备案文件;
  6、转让财产清单,产权转让单位情况介绍;
  7、转让公告和信息披露的内容;
  8、交易中心要求出具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 在已委托代理转让期间,对同一宗产权,产权转让单位不得再委托他人代理转让。
  第十四条 交易中心接受委托后,对需转让的产权进行调查核实,制定转让方案、信息披露、征集受让方。

第二节 信息披露

  第十五条 信息披露遵循及时、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则。
  第十六条 信息的收集与发布
  在正式受理转让方委托后,根据信息披露的原则在3个工作日制作信息发布材料,并对外发布。
  1、信息发布范围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3号令)所规定的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金融类刊物和交易机构网站上公告交易信息;其他资产转让可以在地方权威报刊和交易机构网站上公告交易信息。
  2、信息发布时间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3号令)所规定的国有产权转让公告期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转让公告期自报刊发布信息之日起计算;其他资产转让公告期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
  3、转让方披露的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转让标的的基本情况;
  (2)转让标的企业的产权构成情况;
  (3)产权转让行为的内部决策及批准情况;
  (4)转让标的企业近期经审计的主要财务指标数据;
  (5)转让标的企业资产评估核准或备案情况;
  (6)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7)其他需披露的事项。
  4、产权转让公告发布后,不得任意变动或无故取消所发布的信息。因特殊原因确需变动或取消所发布信息的,应当经国有产权转让批准机构书面同意,由产权交易中心在原信息发布渠道上进行公告,并书面告知已经征集到的意向受让方。变动或重新发布信息的公告期自变动或者重新发布信息之日起,不得少于原公告确定的公告期。
  5、除市政府以及市政府国资委决定或者批准协议转让的国有产权事项外,在产权转让公告中提出的受让条件不得出现具有明确指向或者违反公平竞争的内容。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公开披露后,应当按照同等受让条件选择意向受让方。
  6、经决定或批准协议转让的国有产权转让事项,应当在指定的产权交易机构和转让方公示不少于10个工作日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产权变更登记手续。

第三节 接受报名

  第十七条 意向受让方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交易中心报名,超过报名期限的,交易中心不予受理。
  第十八条 受让方除应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支付能力和商业信用外,还应具备转让方公开披露的其他受让条件。
受让方为自然人的,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受让方为外国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受让产权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布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 受让方报名参与产权交易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资格证明;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2)事业单位法人设立批准文件复印件(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3)社团法人社会团体证书复印件(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4)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本人签字);
  (5)经办人或联系人身份证复印件(本人签字)。
  2、资信证明(一般应当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良好的商业信用);
  3、交易中心要求出具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条 受让方提出更换或修改报名时所提交材料的,应在规定的报名期限内完成,超过报名期限的,不予受理。在报名期限内,交易中心不得将报名人的信息透露给第三方。
  第二十一条 受让方参加交易时,应交存保证金,交易保证金金额原则上不低于交易底价的20%。成交后转为履约保证金。

第四节 资格审查

  第二十二条 受让方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弄虚作假。
  第二十三条 交易中心组织转让方和具体交易机构共同对报名参加产权交易活动的受让方进行资格审查。
  第二十四条 交易中心应在报名截止日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受让方所提交的报名材料及交易保证金到帐情况的审查认定工作,并将认定结果书面通知受让方。其中,对符合受让资格的受让方应在书面通知中说明交易活动的具体地点和交易时间。

第五节 确定交易方式和组织交易

  第二十五条 确定交易方式
  交易中心完成受让方资格认定后2个工作日内,根据标的性质和符合受让条件的受让方的数量,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确定交易方式。公开征集只产生一个符合受让条件的受让方的,可以采用协议转让的方式。如产权单位不同意协议转让,可以修改受让条件,再次公告征集受让方。产权单位同意协议转让的,须经市政府国资委批准后方可进行。在协议转让时,交易中心必须有两名以上人员参与洽谈;经公开征集产生两个以上符合受让条件的受让方的,必须采取竞价、招标、或拍卖方式进行交易。
  第二十六条 确定交易底价
  1、私营、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及自然人的产权,其交易底价由产权方自行确定;
  2、行政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国有及集体企业的产权转让,其评估报告经核准或备案后,作为确定转让底价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七条 确定拍卖公司
  对选择拍卖方式进行交易,并需要选择拍卖机构进行公开拍卖的,由转让方和市政府国资委、交易中心协商选择确定拍卖公司。对重大标的物或在社会上具有较大影响的标的物,应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拍卖公司。
采取拍卖方式进行产权交易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及有关规定严格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采取招投标方式和竞价方式进行产权交易的,交易中心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招投标法》及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1、以竞价金额为确定产权交易最终受让方唯一标准的,可由交易中心组织竞价,并根据竞价情况直接确定交易最终受让方;
  2、标的复杂,金额较大,附加条件较多,且不以竞价金额为确定产权交易最终受让方唯一标准的,可由交易中心组织招投标进行产权交易,并由产权转让批准单位、产权占有单位、交易中心及有关经济、技术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依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受让方的投标文件进行评审,确定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投标方为中标人。
  第二十九条 确定产权交易受让方后,在交易中心主持下,由交易双方按国家有关规定,签订产权转让合同,合同示范文本可由产权交易中心制定。合同经双方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并经交易中心鉴证后生效。
委托代理人进行的,代理人须在合同上签字、盖章。
  第三十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合同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转让与受让双方的名称与住所;
  2、转让标的企业国有产权的基本情况;
  3、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职工安置方案;
  4、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处理方案;
  5、转让方式、转让价格、价款支付的时间和方式及付款条件;
  6、产权交割事项;
  7、转让涉及的有关税费负担;
  8、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9、合同各方的违约责任;
  10、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条件;
  11、转让和受让双方认为必要的其他条款。

第六节 结算交割、交易鉴证

  第三十一条 产权交易价款应统一通过交易中心指定的帐户以人民币结算。
  第三十二条 受让方应当按照产权转让合同的约定支付产权交易的全部价款。
  国有产权交易转让价款原则上应当一次付清。如金额较大、一次付清确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的,受让方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并在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支付;其余款项应当提供合法的担保,并应当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向转让方支付延期付款期间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
  第三十三条 产权转让合同生效后,转让方应保持其转让产权的完整性,并保证转让产权与合同的一致性。交易双方应根据合同的约定办理产权交接手续,由产权交易双方在交易中心共同完成,产权交割,产权交割清单须经各方签字。
  第三十四条 成交价款在交易双方完成产权交割后的三个工作日内由交易中心负责转入国资专户或按规定转给转让方。
  第三十五条 交易中心在受让方一次性付清转让价款或付清首期付款,且交易双方产权交接完成后2个工作内,出具《产权转让鉴证书》。受让方一次性付清转让价款的,从交易中心出具《产权转让鉴证书》之日起,交易双方就可办理产权过户、权属变更等手续;实行分期付款的,按产权转让合同的约定办理。原则上受让方必须在全部付清帐款后,方可办理产权过户、权属变更等手续。产权转让和权证变更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由产权交易中心独立完成的产权交易收费标准,按照南平市物价委员会《关于南平市产权交易中心产权交易收费标准的批复》(南政价〔2002〕090号)执行。

第七节 交易中止和终止

  第三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的,应中止产权交易活动:
  1、转让方或受让方认为须中止产权交易的;
  2、第三方与转让方对转让产权提出争议,且提供证明材料的;
  3、转让的产权在法律事项中有争议的;
  4、依法应当中止产权交易的其他情况。
  第三十八条 交易中心在收到中止交易申请后,三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报送市政府国资委确认。
  第三十九条 产权交易活动中止确认为六个月,在规定期限内,交易双方可举证提出恢复或终止交易的申请,也可提出延长中止期限的申请,并由市政府国资委确认。
  第四十条 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交易:
  1、转让方或受让方向交易中心提出终止产权交易并经市政府国资委确认的;
  2、被中止的产权交易活动,逾期不提出申请,市政府国资委可作出终止的确认;
  3、人民法院依法发出终止交易书面通知的;
  4、依法终止产权交易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一条 产权交易双方已签订合同,并经产权交易中心审核鉴证的,市政府国资委不再对交易中止或终止的申请进行确认。当事人可按程序申请调解。

第四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转让方应在产权交易合同签订后2个工作日向市政府国资委报告产权转让情况,并将转让双方签订的产权转让合同报市政府国资委备案。在产权转让合同执行过程中,转让双方如产生重大违约事项,转让方应在该事项发生后的1个工作日内向市政府国资委报告。
  第四十三条 产权交易活动中的禁止行为:
  1、交易中心及工作人员作为转让方、受让方参与交易活动的;
  2、有碍转让方、受让方进行公平交易的;
  3、交易活动中恶意串通他人的;
  4、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四条 对产权交易过程中违反产权交易规定和规则的当事人,给予书面通报并抄报有关主管部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对有关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有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及其有关人员违反本办法,擅自批准或者在批准中以权谋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有违反本规则规定的,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开除等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本规则实施前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则不一致的,依照本规则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关于印发《建筑市场举报投诉受理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设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建筑市场举报投诉受理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办稽[2002]19号

部机关各单位:

  经部领导同意,现将《建筑市场举报投诉受理工作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办公厅
二○○二年三月八日

建筑市场举报、投诉受理工作管理办法

  为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对举报、投诉的受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一、受理举报、投诉的范围

  有关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各种举报、投诉。

  二、受理举报、投诉的程序

  (一)稽查办负责对各种渠道来的投诉、举报统一登记,内容包括:举报、投诉人姓名(要求对姓名保密者除外)、地址、联系电话,举报、投诉的时间,举报、投诉的主要问题。

  (二)各司局收到的举报、投诉,由司局领导签署是否需要稽查的意见,送稽查办。对于来访举报、投诉的,由各接待单位负责登记,其举报、投诉材料按上述要求处理后送稽查办。

  (三)稽查办综合组对各类举报、投诉按其内容提出具体的办理建议。稽查办主管领导对办理建议分别作出以下决定:

  1、转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2、由稽查办组织力量进行稽查;

  3、由稽查办与有关司局共同组织力量进行稽查;

  4、对于匿名举报,可视情况作出是否进行稽查的决定。

  (四)转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的举报、投诉,应提出时限要求,稽查办应至少每半个月对处理的进展情况跟踪催办一次。

  (五)凡署名举报、投诉的稽查事项,应在处理完毕后7日内向署名举报、投诉人反馈处理结果。举报、投诉人为地方政府的,由稽查办草拟反馈意见,以部办公厅名义反馈;举报、投诉人为单位和个人的,由稽查办统一归口反馈。

  (六)由稽查办负责稽查的事项调查核实后,与有关司局共同研究处理意见,并由稽查办写出调查报告,报部领导。

  三、受理举报、投诉的要求

  (一)时限期要求。

  1、稽查办应自接到举报、投诉后5日内完成登记手续,并提出办理建议。

  2、对举报、投诉事项的调查核实工作一般于20日内完成,并提出处理建议。

  (二)纪律要求。

  1、受理举报、投诉的工作人员与某件举报、投诉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办理该举报、投诉事项时应当回避。

  2、受理举报、投诉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私自摘抄、复制、扣压、销毁举报、投诉材料,不得泄露举报、投诉人的姓名、单位、住址等情况。

  3、举报、投诉人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打击、报复举报、投诉人。

  四、建立举报、投诉档案

  (一)对每一件举报、投诉,应从接收、调查、取证到处理结果,有完整的档案资料。

  (二)档案资料包括:举报、投诉材料(或举报、投诉记录)、领导批示、重要的核查取证材料、调查报告、签报材料以及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有关文字材料等处理结论及意见。

  五、定期对举报、投诉情况汇总分析

  稽查办每季度要向各有关司局通报举报、投诉情况;每年要对各种举报、投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写出年度综合报告,报部领导,同时抄送有关司局。